欢迎光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English Version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方式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景林珞珈金融论坛—2023年金融工程研讨会在学院举行
时间:2023-05-29    点击数:

5月26日,景林珞珈金融论坛2023年金融工程研讨会在8455新葡萄娱集团amA204教室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我院金融系、8455新葡萄娱集团am金融研究中心、8455新葡萄娱集团am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8455新葡萄娱集团am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研究中心主办,由李斌老师、胡利琴老师、刘勇老师和邹镇涛老师主持。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李仲飞教授、天津大学的熊熊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平教授和南京大学的杨学伟教授作为本次研讨会的报告人,为各位参会者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李仲飞教授)

与现有基金网络研究类似,南方科技大学李仲飞教授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金网络度量方式:基金的交易券商网络,并将其用于基金投资业绩的预测。在我国股票交易市场,基金必须选择一个或多个券商分仓,并向关联券商交付佣金,而券商作为信息中介,对金融市场的信息交换和传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与传统的基金经理社交网络、基金持仓网络不同,基金交易网络能反映出基金本身的信息优势。

由此,李仲飞教授将基金与券商之间的分仓业务作为网络关系来构建基金的交易券商加权网络,发现基金的交易商网络中心度与未来业绩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此外,基于信息优势理论,李仲飞教授发现处于中心位置的基金能更好地预测公司的盈余意外,能通过基于交易券商网络获取股票基本面相关的私有信息。最后,李仲飞教授说明我国基金在交易商网络中心度越高,基于价值需求买入股票与基于价值需求卖出股票在未来盈余公告收益差值越大,但处于中心位置的基金基于流动性需求买入的股票与卖出的股票在未来盈余公告的收益差与边缘位置的基金没有显著差异。

(熊熊教授)

天津大学熊熊教授则是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分布问题进行了一个详细的探讨。对A股上市公司分布进行研究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结构与市场层次的变化和发展状况。

过往研究发现公司规模大致服从齐夫分布,而熊熊教授研究发现,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规模分布严重偏离齐夫分布,大公司的规模分布可以很好地用幂律分布拟合。国有企业、排名较低的公司规模占比过小、政府的管制可能是导致公司总体规模分布偏离齐夫分布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继续推行和完善注册制,鼓励高质量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在A股市场中的规模比重。

过往研究发现公司成长率大致服从拉普拉斯分布,而熊熊教授的研究发现,公司ROA和资产增长率的分布均偏离拉普拉斯分布,但偏离方式有所不同。公司ROA在样本期内大部分为左偏,但存在极端小的ROA,这要求我国股票市场要有更加成熟完善的管理和退市机制;公司资产增长率分布在样本期内均为右偏,说明A股市场的资源配置并不均衡,资本市场仍需优化和完善。

(李平教授)

作为依靠信息资源发展的金融业,公共数据的增加和充分挖掘是否可以重塑金融体系以降低金融风险,并引起何种后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正规金融体系难以满足灵活复杂且多层次的小经济体资金需求,这促成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平教授以此为契机,向大家介绍了她的研究:公共数据开放和发展是否降低了民间借贷风险。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使用中国法律裁判文书作为代理变量,李平教授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并逐一进行了验证。首先,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缓释了区域民间借贷风险。然后,李平教授对其进行了两个渠道解释:(信息赋能效应)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促进了区域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民间借贷风险;(社会监督效应):政府推动公共数据开放通过增加民间借贷市场外部监督促使还款意愿提升,从而降低民间借贷风险。

(杨学伟教授)

南京大学杨学伟教授则是从长期以来国企估值较民企低问题出发,系统性地探究了这个问题的存在性及原因。首先,杨学伟教授基于行业分布假说,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提出了第一个假设:国企更多的集中于低估值行业,导致国企整体估值偏低,但通过估值差异的分解发现,行业分布只是部分解释了国企整体低估值现象。

接着,杨学伟教授在经典估值理论的基础上,引入行为金融理论,提出一系列关于国企估值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杨学伟教授基于行业或股票特征分别构造国企(民企)股票组合,将组合作为观测个体,然后进行民企与国企组合的差分,利用差分进行面板回归。在控制行业因素及盈利能力等变量后,国企民企估值差异依然存在,贴现率差异不能解释估值差异,成长性和投机行为对估值差异具有显著影响。而成长性的差异来源于国企在资本市场准入审核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受到照顾的国企上市后的成长性显著弱于民企。

本次研讨会从主题选择到数据、方法都各有千秋。四位专家学者的报告聚焦学术前沿,逻辑清晰,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参会者各抒己见,积极提问,热烈讨论,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与会师生均深受启发、收获颇丰,本次研讨会圆满落幕。

(供稿人:陈泽理;审核:余静文、彭琼)